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《香月初成,金屋藏音》  (第2/3页)
子了,咱们书肆跟人有什么干系?」    「有稳定出稿的人,才能撑得起流转的制度。」    她示意秦茵茵随她过来,步入一室,拂开帘帐,只见墙上一排空栏:「这里往后便挂榜,每月选『笔苑登堂』、『词林蕴秀』,若人气够,也设『雅卷流芳』。」    「我们不止收稿,而是立制度。」    「笔手签斋中契约,月交一章者给资银,三章者加奖,若作品上榜,还能有单独推印与香会诵读的机会。」    秦茵茵愣了愣,「……还能这样?」    「当然。」林初梨语气温温淡淡,给秦茵茵描画着未来蓝图。    「一笔立名,一签入斋也可;一书成篇,一签为约也可。若有写得极好的,除了赏银,还封『斋中笔首』,由书斋出钱推人、做封面、养名号,封皮印斋印与笔号。」    「斋中出品,真名一律不外泄。」    「不印真名?何解?」    她侧过头望向林初梨,眼里带了点疑惑:    「若要卖名声,真名不外泄,这些人凭什么来?」    林初梨闻言,轻摇扇子,似笑非笑地看着她:    「……不是每个人,都想靠名字卖稿。」    她语声淡淡,却不缓不急:    「名声能成事,也能误人。这世上有些人,总想知道——自己若不靠出身、不凭声势,只凭一笔之力,能不能杀出一条路来?」    秦茵茵怔住。    只听她继续:「那些人,或是才子,或是才女,也许早封过笔首,名声在外;也有名声不佳者,为世所不喜,却偏偏文采斐然。」    「名声不佳者,不一定有错,可能只是说话冲了些、出身不对、阶级太低,或得罪过人——可文章无过,何必连笔也一道埋?」    「至于那些本就声名在外的,反倒常常怀疑——人们赞的,是他的笔,还是那一身来历?」    「所以留白斋给提供一个公平的台面:不问姓氏,不问来历,只论文章。」    「若能进榜封号,让读者爱他笔名胜于本名,他会更上瘾;若无人问津,他也可悄悄退场,不必失了颜面。」    林初梨扇尖一转,轻轻敲在掌心,语调仍是那股温润:    「名可以是资本,也可以是桎梏。改个笔号,是卸下枷锁,也是给笔一个新的可能。」    林初梨收了扇子,垂眼淡声补了一句:    「况且——不绑真名,笔手自可声东击西、隐名潜写。」    「可名号既封在我斋中,斋印落下之日起——那笔名就已不是他的,是我们的。」    秦茵茵眨眨眼,还没反应过来。    「想带着笔名另投他处?那得先问问读者是否认你,榜单是否认你,斋印是否认你。」    「若离了留白斋,说自己是『笔首』、『榜眼』,可真名无人识,笔名又已是我斋中标志——」    她微微一笑,声如清酒轻斟:    「走得了人,带得走名吗?」    秦茵茵听得入神,却忽然眯了眯眼,像是想通了什么,倏地笑出声来:    「可你每月不是还要办诗会吗?榜首作品都要公开诵读、拿出来亮相,那人总得出面吧?真脸一露,还怎么藏?这笔名,绑得了谁人?」    她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