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六篇 探花 (第1/9页)
第六篇 探花
第三十章 十一月中的京城,终于放晴了。 连日的阴云像一块浸透水的灰布,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,直到这天清晨,才被北风一把撕开。 天是透亮的蓝,蓝得发脆,仿佛一碰就要裂出冰纹。日头明晃晃地悬着,却没什么暖意,光像一把把碎玻璃,冷而锐利地扎在人脸上。风从蒙古高原一路南下,掠过枯黄的西山,卷着细碎的沙尘,刀子似的刮过街巷。 泡子河边的柳枝早秃了,在风里抽打出声响,如同鞭子破空。胡同里的青砖地冻得硬邦邦的,积水结了一层薄冰,踩上去“嘎吱”一声,碎成蛛网般的裂痕。小贩缩着脖子,袖着手,呵出的白气刚出口就被风吹散。他跺着脚吆喝:“萝卜赛梨——辣了换!”声音也被风削得断断续续。 马金阳三口终于平安进京了! 玉城特意披了那件张公公赏的水貂大氅站在院门口等,旁边是披着墨狐领子羊皮大氅的三雄——显示他们在京城已站稳脚跟,一切都很好! 马金阳先下了车,穿的是一身寻常玄色棉袍——毕竟带着妇人孩子,身穿道袍的也说不清楚。玉城快步向前紧紧抓住爹的手,两父子都不用多说话,人平安就好! 三雄扶着低调内敛打扮的兰姨下车,敦实白胖的欢哥儿自己往下跳。 女人嘛,情感总是丰富的多,这边捏捏玉城的脸,那边捏捏三雄的胳膊,话也不用多说,忍不住就流下泪来,当然,喜悦的成分更多。 玉城一边揽着兰姨的肩膀,一手牵着爹的手,就往院里领。欢哥儿拽着三雄的手,率先往里冲。 黑漆木门之内,入眼一方青砖墁地的四方小院,砖缝间不生杂草,干净整洁。院中一株百年老梅,枝干虬曲如龙,正月里开花时,冷香可透窗纱。东南角有青石砌六角井台,西南角竹棚下堆着松柴与竹炭,码放齐整如军阵。 正房是暖阁雅居,三间打通的格局,窗棂雕冰裂纹,糊着高丽纸,透光不透风。地龙烧得正暖,即便是赤脚踏上花梨木地板,也是温润如春。 东厢房是清修静室,正中供着白瓷老君像,左右一对锡烛台,烛泪凝如琥珀。靠墙柏木经架,整齐码放《黄庭经》、《周易参同契》等抄本,纸色微黄。窗前蒲团以灯心草编就,墙角红泥小火炉,上面煨着茯苓茶,药香清苦沁人。 西厢房是欢哥儿的童趣天地,门上悬了一串五彩布老虎,风吹过时虎尾轻摇。窗下榆木小书案,摆着几本书和玩具,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。 正房里,玉城亲自奉了茶,三雄奉上点心。兰姨絮絮叨叨说了这一路的如何难行,却又如何有意思——这也是她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,就算是一家三口的一次旅行吧!所以边走边看边吃边玩,慢慢悠悠地才到了京城。 还说不放心玉城一个人在京城打拼!做家人的,即便不能时刻支持在旁,好歹一家人一起在京城过个年也行。至于回不回去,什么时候回去,过完年开春了再说。只要一家人齐齐整整,无论在哪里,都是家! 马金阳只是默默听着,笑而不语。 都暖和过来了,三雄陪着兰姨在屋里收拾行李,马金阳和玉城来到了东厢房说话。 “我听三雄说,咱家义学关门了?怎么回事?” 马金阳点了点头,长长叹了口气,这才细说了一番—— 原来是青霄观出事了!那个编外的老神仙清微真人炼制的壮阳药吃死人了,而且死的还是官府里的一个什么大人。。。应该是服用过量,再加上自身年迈体弱,马上风死在了自己小妾的床上。那真人自己连夜就逃了,剩下一个烂摊子甩给了玄方师兄那些人。还好道观没被查封,但是名声臭了!别说香火钱了,连个香客也见不到。 而这青霄义学,原本打的主意就是蹭青霄观的名头,谁成想反受了连累。义学里的孩子们,有家的都被接走了,说是宁可饿死也不上这害人的yin窟,全然不念当初食宿全免又能念书的恩情了;那些没有家的孤儿们,可怜一些,就只能花钱托付给了其它的义学。甚至还有好事之人扒出了玄明道长从前的下贱营生。。。一时间,青霄义学也如过街老鼠一般。。。 事情出了,马金阳和三雄都没了主意。。。他俩都是苦干活儿的命,真遇到坎儿了,大眼瞪小眼,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。。玉城离的又远,捎信传话也都不方便。。。最后兰姨拿了个主意——进京,无论是探亲,还是避避风头,走为上计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