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Chapter 40 临界 (第1/5页)
Chapter 40 临界
七月进入第二周,热像一张缓慢逼近的幕布,把城市一寸寸收拢。 气象台连着三天挂出高温橙色预警,台风路径在屏幕右下角画出一条犹疑的线。午后,办公室的空调口冒着冷雾,天花板渗出的水渍被人用白漆草草盖住,还未干。电梯里弥漫着晒过太阳的布料味与淡淡的香水,人人都把话说得更轻,仿佛声音也会加剧热。 宋佳瑜早到,走过空无一人的走廊时,能听见自己鞋跟与地毯的摩擦。她把“SEA—Shadow Test v1.0”投在会议室光洁的墙上,曲线被七月的光洗得发白。新顾问的术语勉强贴合她的节奏,词表里“窗口与缓冲并存”的讲法被反复强调三次,像一块护身的薄铁片,轻,却能挡一挡风。 她合上电脑,喝了口已经不凉的水。杯壁上凝着一圈水汽,在她指腹下迅速消失。 下午三点,董事会风险小组临时电话;四点半,IR 追加媒体纠偏;晚上八点,仓二夜班 SOP 的choucha;九点,Digitization 温控边界复盘。 她用笔在纸上点了四下,像给这一天的节拍做了不可逆的定位。 —— 中午过后,空气像被谁按了暂停键。云层压得低沉,玻璃外的光从白转灰。IR 把她从座位上叫起,走廊拐角的小会议室里只有一张桌子、两把椅子和一台老式风扇。 “纸媒采访的二次发酵暂时压住了。”IR 说,“但有自媒体要做‘边界学’。我们会按‘不回应、不转发’走。” “照程序。”宋佳瑜把这句话落得很平。 “还有一件事……”IR 把一份打印件推过来,是 B&H 的评估更新 v1.4,页脚的时间是昨天。她正要翻,IR 又补了一句,“风险小组待会儿的电话,Clara Qiao 也会上,以‘外部金融机构观察’的身份。” 她的指尖在纸边顿住。 “是谁安排?” “Clara说听听市场。”IR 脸上的肌rou明显收紧了一下,“我以为你知道。” “现在知道了。”她把纸合上,心口像被白色的热掠过,“按流程。” 电话准点开始。屏幕上跳动的圆点一闪一闪,众人的声音被压成一条条流畅的电流。前二十分钟是惯常的术语往来:治理、感知、冷却期、口径一致性。然后轮到“外部观察”。 乔然的声音从远处落下来,清晰、专业、冷静。 “在公众公司视角,重要的不只是事实,还包括事实的影子。我们看到市场对顾问—管理层的想象正在收缩,冷却期可以作为有形边界去吸走部分噪音。叙事上……建议维持‘稳’,内部减少个体露出,增强团队的概念。” “谢谢 Clara。”乔然的声线温暖,“Vivian,有补充吗?” “没有。”她在麦克风前说,“执行层面我们会跟 IR 的口径对齐。” 她的每一个字都稳妥。只有她自己知道,她正站在一片看不见的细沙上,脚底在缓慢下陷。 散会时,雨正落下。风带着凉意,贴在皮肤上却不解渴。她回到办公室,墙角的漏水又渗出一点。她抬头看了一秒,失笑,有些被遮盖过的痕迹在湿气里总会回来,耐心而固执。 桌上的屏幕亮了一下: 陈知:FYI—脚线/腰线/眼平线热区更新,城市 B&C。若合规有疑虑请忽略。 附件是三张图,比例干净,色块内敛。她点开又关上,关上又点开。最后把邮件移进“Temp/Shadow”文件夹,像把一枚尚热的金属放进抽屉,带着手套,轻轻收好。 —— 傍晚,台风外围开始擦城。风声先是轻,随后像有人在窗外大步走过,一次比一次近。宋佳瑜留到七点半,给仓二夜班发了最后一次提醒:“温控边界条件注意留痕;异常 30 分钟内回传截图。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