替代品_Chapter 39 风声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Chapter 39 风声 (第3/4页)



    “我今天越过了你。”

    她没有说引荐邮件的事,也没有说同框的事;她把“越过”这个动词放在“我”之后。宋佳瑜   看着她,眼神温和而疲惫:“谢谢你承认。”

    “我会学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会学。”

    她们在这两个句子之间,临时搭起一座窄桥。桥不稳,但能过人。

    周五一早,IR   打电话来:“有一家纸媒要做上市公司治理的深度,想采访你。我们可以把问题限定在‘流程与制度’,不触及个人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。”

    采访约在公司会议室。对方记者把问题准备得很规整,语气也很克制。录音笔摆在桌上,红灯一闪一闪。前二十分钟都是框架式的问题:董事会结构、管理层激励、外部顾问的角色。接近尾声,记者停了一秒:“如果您愿意,能谈谈‘边界被误读的感受’吗?”

    宋佳瑜抬眼看他:“边界是用来守的,不是用来被理解的。”

    记者点头,笑很淡。“谢谢。”

    稿子两天后见报,标题平直,配图是会议室的一角。评论区安静,大多数人在讨论“股权激励比例”。这一次,风没有起来。

    周末的体检报告出来时,是一张淡灰的   A4:轻度睡眠紊乱,间歇性过度换气,建议晚间减少蓝光暴露,必要时芳疗辅助。乔然把报告夹进一个透明文件夹,放入柜子最靠前的一层。

    “我给你买了一个香薰机。”她笑,“熏薰衣草,不刺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晚上,香味在房间里浅浅地铺开。宋佳瑜   把手机屏幕调到“单色”,设置   22:30   自动变暗。她把手从被子里伸出来,探向对方的指尖。乔然回握过去。

    “谢谢你。”宋佳瑜   说。

    “谢什么?”

    “接住我。”

    乔然没说话,把她的手扣得更稳一点。她不知道接住的另一端具体是什么,但她知道这三个字的重量。

    周一清晨,Marketing   把一份社媒观察打包发到她邮箱:那张便利店监控截图被二次加工,配上了黄圈与箭头,已有营销号开始讲细节学。IR   迅速联系删除,多数平台配合,但总有滞后的角落,像潮水退去后留在石缝里的湿。

    “需要我出面吗?”乔然发来消息。

    宋佳瑜回:按程序。口径由   IR   统一。谢谢。

    她在“谢谢”前停住了两秒,又加上去。她想起那天晚上的脆响,想起“我会学”那四个字。她也在学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台风路径终于定了,从海上拐了一道弯,擦边而过。风把城市吹得一层层起皱,云像被刀割成条。傍晚下班,她临时改变了路线,没有走高架,选择了沿江的慢道。江面像一块被风刮毛的布,起着细细的波。

    车到十字路口,微信跳出一条提示:

    乔然:你现在在东昌路?要我去接你?

    宋佳瑜看了一眼导航,默默地把共享界面关闭,又在犹豫里重新打开。她对自己说:不是监视,是可见。但她仍旧在回复里只打了两个字:

    不用。

    随即,又补了两个字:

    谢谢。

    那晚回到家,客厅里比平日更安静。乔然正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